吴西华案最终判决结果
法律援助吴西华案最终判决结果是吴西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附带民事赔偿16025元。湖北宣恩县街头杀警案,近日由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吴西华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附带民事赔偿16025元。29日,吴西华不服一审判决向湖北省高院提出上诉。
吴西华辩护律师严奉祥认为,一审量刑过重,希望上级法院查明事实,对上诉人在无期徒刑以下从轻判处。
另据了解,吴西华案一审期间,法庭曾收到一份吴西华所在行政村314名村民联名请求书,称被告人“为人忠厚老实,从未与乡邻发生矛盾与纠纷,是群众公认的老实人、老好人”,“走向犯罪是在有冤无处申,得不到解决而极其无助的情况下酿成的极端悲剧”。
一、杀人判处年限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缓刑
(一)含义
缓刑,又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二)目的
为了对暂缓量刑的人员,由设置的专门机关负责监管,并由专职的考察官进行缓刑考察。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三)缓刑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予关押不至于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四)缓刑注意事项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