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其实很可怜
法律援助近年来,杭州富家子飙车案等事件使“富二代”频繁曝光。他们呈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多为负面,比如挥金如土、只知享受不懂创造、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了一些“富二代”,他们中许多人认为,个别人的行为不能代表一个群体。他们非常渴望能在宽松的环境下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承担起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责任。 24岁的小何是“富二代”中的一员,父亲是广东一家公司的老总。憨厚的小何说,“‘富二代’这个群体其实很可怜,由于父辈忙于打理生意,他们大多缺乏家庭关爱。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很少有时间陪我玩,就连周六、周日都去上班。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带我去玩,开了三个小时的车刚到珠海,有客户打电话来说要谈生意,他二话不说马上调转车头往回赶。经历过几次后,我特别讨厌跟他出门,从来没玩尽兴过。” 小何说,他父亲由于是白手起家,20年来一直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中国制造和创造,给了他很多有益的教育。然而,并不是所有“富二代”都像他一样幸运:由于这些人的父辈十分忙碌,除了溺爱,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富二代”的饮食起居经常由老一辈或保姆打理,养成了“富二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有一个好朋友家里光宾利豪车就有2辆、保姆12个,这些保姆分工负责开门、擦地、烹饪和驾车等工作,他不需要自己去想或做任何一件事,一切都有专人进行专业服务。” 或许因为上述原因,一些“富二代”认为,这个群体普遍缺乏引导,没有方向感,物质来得太容易,精神生活却少得可怜。由于手里有大把的钱,毕业后又在家族企业工作,他们普遍没有危机意识,更谈不上社会责任了。有的在父母面前装成一个乖宝宝,背后却经常采取各种方式麻醉自己,或者一帮人拿豪车攀比、或到酒吧喝酒等。 一些“富二代”说,虽然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但由于父辈的光环罩在他们头上,无论他们学得多好、做得多棒,别人都会说“看,那是老板的孩子”。他们渴望证明自己,期待社会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国家应加强对‘富二代’的正面引导,以社会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小何说。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宋魁提出,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需要舆论保持客观公正,不要让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富二代”,给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比如,对普通交通肇事或其他事件中的责任人不要随意放大其“身份标签”。同时,应加强对富人阶层中先进典型的弘扬,只有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的富人多起来,倡导多元化的成功理念才能在社会公众中真正扎根。 更多精彩请进入中国奢侈品消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