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

法律援助

    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毕业时根据普通学生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等级评定。
    组别 评价指标(测试项目) 分值备注
    小学一、二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20 必测,坐位体前屈、投沙包 40 选测一项。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 40 选测一项
    小学三、四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20 必测,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 40 选测一项。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 40 选测一项
    小学五、六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10 必测,肺活量体重指数 20 必测,400米跑(50米×往返跑)、台阶试验 30 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体重指数 20 选测一项,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 20 选测一项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10 必测,肺活量体重指数 20 必测,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 30 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 20 选测一项,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 20 选测一项
    法律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各地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各级体育教研部门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