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的注意事项

法律援助

    1、描述语言上混乱不清晰,废话多的冗长计划书(简明语言+图表说明);
    2、商业计划显得非常不专业,例如缺乏应有的基础数据,分析过于简单;或数据没有说服力,拿出一些与产业标准相去甚远的数据;
    3、没有强有力执行团体的项目计划书;
    4、只有创意,没有实际经验与没有细节的项目计划书;
    5、计划目标界定不明或难以衡量目标执行的项目计划书;
    6、大篇幅描述市场和环境,到后面才讲清楚公司的业务类型和目标;
    7、过于强调技术的先进性或产品服务的创意,而忽略执行方面,未能清楚地解释商业机会与执行能力,以为“功到自然成”;
    8、计划书中有很多口号,而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策略与战术却描述不多;
    9、强调面临的市场容量或生产能力,却没说清楚怎样销售自己的产品:只有销售目标,没有实现销售目标的具体计划;
    10、强调过往成就,却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保持将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策略方法;
    11、过于强调依赖某一大公司的供销关系,使投资者很担心过于依赖单一战略合作伙伴带来的巨大风险;
    12、管理团队的实力言过其实,或声称:若获得投资,某某名人将加入本公司;
    13、对市场导入和团队协助的描述没有说服力;
    14、生产与营销实施方案或不作涉及,或一笔带过;
    15、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或者干脆说没有竞争对手;对竞争没有清醒的认识,忽视竞争威胁;
    16、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描述缺乏具体资料和数据;
    17、对经营困难及风险预计不足,过于乐观;
    18、市场规模太小,偶然的阶段性市场,或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的估算方法不科学;
    19、产品或客户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或产品或客户过于繁杂(专注度集中度不够);
    20、产品服务卖点亮点过多,泛而不精;
    21、没有依据的盲目乐观地预计公司将在两三年之后上市;
    22、过分的作表面文章或文字游戏(如强调留洋博士、领导关怀、大会获奖、众多专家顾问);
    23、过份夸张的公司名称与项目名称(如一个面向国内市场的初创公司起名为某某国际集团);
    24、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对项目本应该描述内容避而不谈;
    25、对资金预算描述不清楚或不合理,资金使用方向模糊;
    26、预算中有昂贵的装修和高级轿车等不切实际的开支项;
    27、收入模式不明确;盈利模式的数字计算模型不清晰;
    28、财务数据测算不准确,勾稽关系不合理,数据出入过大。
    一、商业间谍获取情报的间接手段
    商业间谍的间接手段,是指不直接以对方企业或职工作为刺探对象,而是通过诸多与对方企业或职工有联系者,间接获取商业秘密。这些外部关系人员包括:
    (1)大学教师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他们对专业领域内的企业提供咨询和设计服务,了解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秘密。
    (2)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接触委托人商业秘密的律师、专利代理人。
    (3)公司企业的顾问。一般由退休人员、社会知名人士甚至政府雇员担任,在顾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商业秘密。
    (4)原材料供应商。仅从原材料的种类、供应时间、质量要求,有时就可勾画出产品类型、生产情况。
    (5)销售商;通过其可了解企业的新产品上市、老产品改良情况,因为企业要向销售商介绍产品,同时还会通过销售商了解市场的反馈信息,如产品的缺陷、用户要求的改进等。
    (6)仓储公司。公共仓储公司可接纳不同企业的产品,通过其可了解企业的库存数量、种类、返修情况等。
    (7)社会咨询或调查机构。其对过去接受过委托企业的内部情况会有所记忆。
    (8)银行职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计划、贷款计划、政府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银行职工最为了解。
    (9)税务人员。其通过税收可以掌握主管企业的经营情况。
    (10)对手企业中掌握商业秘密人员的同学、同乡、亲戚等。对手企业人员对这些人可能放松戒备,透露有关商业秘密。
    (11)对手工厂周围居民。可介绍耳闻目睹的情况。
    (12)广告商。好的广告使企业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使广告商了解企业的业务,企业可能会将未上市的产品或保密的经营计划透露给广告商。
    (13)印刷业者。如果企业保密观点不强,其商业秘密在外打字、复印、印刷过程中,可能被社会上的打字社、复印社、印刷厂所了解。
    (14)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了说明业绩,可能无意中将商业秘密透露给记者。
    (15)废品回收者。其收购的废品中可能有体现商业秘密的文字、视听材料,或样品、仪器、设备的残次部件等。
    (16)小偷。小偷的目标是钱财,但有时其顺手牵羊的副产品会比钱财更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