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商家惯用欺诈手法
法律援助禁止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禁止采用虚假手段使商品份量不足;禁止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并谎称为正品;禁止以虚假价格销售商品。
法律分析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拓展延伸
揭示商家欺诈的常见手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商家欺诈手法层出不穷,消费者需要保护自己的权益。一些常见手法包括虚假广告、价格欺诈、产品质量掩盖等。虚假广告通过夸大产品功能或效果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产品与宣传不符。价格欺诈则包括原价虚高、促销陷阱等手段,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划算的购买。同时,一些商家通过掩盖产品质量问题来欺骗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购买到次品或有安全隐患的商品。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消费者应当提高警惕,了解常见的欺诈手法,并通过比较、留意消费者评价等方式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只有消费者保持警惕,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促使商家遵守诚信经营原则。
结语
消费者需警惕商家的欺诈手法,保护自身权益。虚假广告、价格欺诈、产品质量掩盖等屡见不鲜。消费者应了解常见手法,比较、留意评价,明智购物。维护权益、促商家守诚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