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三种
法律援助如果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主客观存在不一致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将由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刑法因果关系错误几种情况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刑法因果关系错误几种情况
所谓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行为人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
因果关系的错误又可以分为三类:
1)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由于故意的认定不要求行为人明确认识因果发展的具体样态,而只要求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即可。所以,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并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
2)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危害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了第二个行为,但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发生的情况。例如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打击,造成乙休克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毁灭罪证,将乙扔到水里(掩埋、碎尸或者扔下悬崖等等),实际上乙是死于后一行为。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这种情况下,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
注意:与事前故意相联系的是事后故意,即行为人没有故意地实施了可能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后,才产生故意,其后放任事态的自然发展,导致了结果发生。例如,医生开始动手术后,对患者产生了杀人的故意,中途停止手术放置不管,导致患者死亡。这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
3)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是指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例如,甲准备将乙的贵重物品搬至院墙外毁坏,但刚拿起贵重物品时,贵重物品从手中滑落而摔坏。
二、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刑法的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实施刑法主观上所追求的结果。
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刑法的任务是国家赋予刑法的具体职责,是刑法目的的展开。
我国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具体来讲,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保卫任务)——分则第1、7、10章。例罪,如:
2、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公民权利保护任务)——分则第4、2章。例罪,如:
3、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经济保卫任务)——分则第5、3、2章。例罪如:
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秩序维护任务)——分则第3、6、8、9、4章。例罪,如:
三、刑法的功能
法的功能是法的制定、实施在客观上能够产生的作用或者说效果,从逻辑上讲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但一般仅指积极作用。
刑法的功能是刑法的制定、实施在客观上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法律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类。
一般认为刑法有以下三种功能:
1、规范(规制)功能\秩序维持功能
指刑法通过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表明国家对这种行为否定的价值判断,要求人们不要实施这种行为,并对实施这种行为者给予刑事处罚。而一般公民慑于刑罚的威力,也会按刑法的规定规制自己的行为,不去触犯刑法,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维护。
2、法益保护功能
指国家通过将侵害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正当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通过要求人们不要犯罪和对发生的犯罪行为予以刑罚惩罚来遏制犯罪,以来保护国家、社会、公民的正当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3、人权保障功能
刑法的规定限制了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中的行为——要依法办事,不得滥捕滥判,从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权益不受刑罚权滥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刑罚权滥用侵害。西方有些学者称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是“犯罪人的大宪章”。罪刑法定是实现刑法保障功能的最主要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刑法因果关系错误是犯罪主客观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以上便是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刑法因果关系错误几种情况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网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