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为啥这么多的纠结

法律援助

    无论是人事代理、薪酬福利,还是所谓的税优、灵活用工等等,都在撬动劳动关系。
    如果仅仅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特别是从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去看,这些事情似乎也就是企业节省点成本,员工逃掉点个税和社保的事情。
    但是,我们如果换个角度,事情可能就不这么简单了。
    一、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做平台
    企业平台化是前几年很时髦的一个概念。这些年似乎听到得少了,但是拼命在做平台的企业却不少。企业为什么要做平台?因为他们发现,现在几乎所有赚钱的企业,都是平台化的。BATJ这类就不多说了,即便是那些独角兽们,也是平台化的。于是大家达成了共识,要赚钱,做平台。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都是平台,那么谁来平台上做事呢?平台靠什么赚钱,而在平台上的人又靠什么赚钱?所谓平台,就是给他人提供资源,为他人做嫁衣的。那么对于借助平台赚钱的人,首先要考察的是平台上能提供什么支持,自己能否更加便利、更加容易地赚到钱。如果和自己单打独斗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成本更高,何必来你这个平台呢?因此,平台必须是有规模的才行。
    现在BATJ的雇员都是几万、几十万的,这些雇员中绝大多数应该和BATJ是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当然,借助BATJ平台的人就更多了。不仅个人在借助平台,很多企业也在借助平台。由此,我们发现平台本身也是一个生意,并非是某个企业转型一下就能做成的。这也是很多企业号称要做平台,实际却是在走下坡路的原因。
    二、企业转型到平台的无奈
    我们大概可以想一下,企业从做实体到号称转型做平台,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一种是需要打造自己的供应链,或者扩大产品线。但是这些可能不是自己的主业,又想能控制这些供应链和产品线,于是通过平台化的管理,与供应链和产品线建立一种联系。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如果做好了,企业自身就能形成一个产业生态圈,在主业之外还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坏处在于如果这种联系过于松散,最终可能反而会分散自己的精力,最终影响主业。
    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情况下发展平台的,总体上是好的。海尔可能在这方面是尝到甜头的。但是最近这些年似乎海尔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总结一下,看看其中还有什么地方应该需要改善的。
    另外一种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其实是企业自己的主业做不下去了,或者遇到瓶颈了。这个时候寄希望于员工具有创业精神,帮助企业来渡过难关。但是这个做法其实有点像赌博了。员工是否愿意创业是一回事,创业成功又是一回事。绝大多数的创业都会失败,而绝大多数的员工也没有创业的念头。
    这个时候所谓的平台其实更容易被看成是企业甩包袱,让员工从劳动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以减少自己应当承担的成本和风险,并增加了员工的成本和风险。
    三、企业会不会最终解体
    人类的经济活动有几千年了,各类经济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企业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距今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大多数时间里,虽然有经济活动,却没有企业这种组织形式。
    如果这么看的话,我们就可以假设,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有没有新的组织形式来代替企业?这个结果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却可能参与其间。
    现在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在瓦解企业。这些事情就目前的法律规范来看,未必都是合法的。但是既然市场有这个需求,那么就说明的确有一些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在解体。如果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都解体了,这还能被称为企业吗?这些被称为平台的企业,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什么区别?如何定义劳动者与这些平台的关系?如何重新定义劳动关系?
    现在的平台本身还有大量雇员,未来这些雇员也可能被AI主导下的大数据处理所取代。那么,平台可能就成为一个无人生态,这个时候,人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义?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都还处于原始状态,未来企业解体,劳动关系解体,人与组织的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这要改变的恐怕就不止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方面了,而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发生根本变化。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