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法律援助

    犯罪心理的产生是众多相关的消极因素作用于行为人的意识,使行为人的意识中的消极方面受到影响。受到影响的消极方面的意识,会更加积极能动的反映外界客观的消极的不良的因素。久而久之,犯罪心理就形成了。
    因此,行为人的内在的不良的因素与外在的客观的不良因素交互作用、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是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是以过程的形式表现的。其特点:
    (1)犯罪心理产生并不是单一因素起作用,是行为人个体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
    (2)犯罪心理产生体现了个体心理对外界因素的积极能动的反映;
    (3)犯罪心理产生不是偶然或突发的,有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
    (4)犯罪心理产生是双向反馈,使犯罪心理不断地强化和发展的过程。
    早期症状
    个性心理品质的变化:个性心理倾向性是决定一个人态度和活动的倾向性、选择性、积极性的诱因系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突出。理解倾向变化,极端的利己,行为上的变化。
    精神压抑症:指犯罪个体犯罪前经受较长时期精神上压制的病态心理,其症状表现为个体心理较长时间的焦燥、烦恼、嫉妒和不满。
    胜利恐惧症:指权力者害怕权力丧失的紧张、恐怖的心理状态。其症状表现为紧张、害怕、担心。
    骄横跋扈症:指权力者掌权后骄傲自大、得意忘形、飞扬跋扈的心理状态。其症状表现为自满、骄傲、跋扈。
    奢侈症:犯罪主体对权、财、色的过度嗜好产生的病态心理。其心理症状表现是权力者对权、财、色的无度追求,嫌少不怕多,贪得无厌的心理状态。
    行为因素
    行为因素,指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不良行为是在不良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反馈原理,不良行为如果得逞,会反作用于不良心理,使不良心理得到强化和发展。恶性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形成犯罪心理。下列不良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
    1)错误的活动。指参加不符合社会要求、为社会所禁止的活动。如看淫秽书刊和录像,违反纪律,扰乱公共秩序等。这些活动对行为人的心理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减弱他对不良诱因的抵抗力,增强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而诱发犯罪心理。
    2)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不良的行为方式很多,如欺骗、赌博、欺凌弱小和报复等。如果通过不良的行为方式满足了需要,就会在心理上肯定这种行为方式,今后用以再次满足需要。因此,这种错误经验是形成犯罪心理的基础之一。
    3)有害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的。如撒谎、好逸恶劳、自由涣散、占便宜等,如果多次重复又得不到制止,就会成为难以克制的“自动化”了的恶习,成为一种需要而不断起作用。在其他不良因素或特定情境的作用下,不良行为习惯就很容易触发犯罪心理的作用。
    4)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客观现实中的各种不良模式,往往成为缺乏识别能力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种模仿和学习,不仅给心理结构增添了消极成分,而且直接影响行为的方向。对已有不良社会心理缺陷的人,甚至可以直接诱发犯罪心理并付诸行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_侮辱罪 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