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法律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最根本区别:
    1、特征是传染病的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特异性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也可以是寄生虫;
    2、特征是传染病的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的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是需要隔离的;
    3、特征是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有这三个基本条件才能够构成传染和流行;
    4、特征是感染后的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在接触传染病病原体之后,都能产生出针对这种病原体或者针对这种病原体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也就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综上所述,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与此同时,传染病管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共同战胜传染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
    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第九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