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规定在所得税筹划中如何运用

法律援助

    税务筹划又称纳税筹划,一般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纳税节约。税务筹划的显著特点是筹划性,即事先谋划、设计、安排。而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非常明显。
    可以说,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也是一个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在所得税纳税筹划中运用会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筹划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存货-期末存货。
    由此得知,期末存货的大小,恰好与销售成本高低成反比,期末存货金额越大,销售成本便越小,销售毛利随之加大,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负也会随之增加,对企业不利。反之,期末存货金额越小,销售成本越大,销售毛利变小,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负均随之减小,对企业有利。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生和使用,其实际成本价值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不同的计价方法,相应地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例如:某企业在2000年先后进货两批,数量相同,进价分别为400万元和600万元。2001年和2002年各出售一半,售价均为1000万元,所得税为33%。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下,销售成本、所得税、净利润的计算表如附表:
    附表:
    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012002合计20012002合计20012002合计
    销售收入100010002000100010002000100010002000
    销售成本500500100040060010006004001000
    税前利润500500100060040010004006001000
    所得税165165330198132330132198330
    净利润335335670402268670268402670
    从附表可知,虽然各项数据的两年合计相等,但不同计价方法对不同年份的数据产生了影响。2001年度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在后进先出法下为132万元,在加权平均法下为165万元,在先进先出法下为198万元。可见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提高,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相对减少。反之,在物价下降情况下,则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这样才能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的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安排资金的难度。
    二、利用减值准备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人按财政部的规定可以提取的减值准备有八项,不得随意多计提或计提不足,对于那些由于经营情况变化(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的股票、债券升值)等原因引起相应减值准备的冲回,仍按有关会计准则处理,并将冲回的减值准备计入当年的利润。但目前,税法对各项准备允许扣除的数额并无具体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及时地、灵活地计提各项准备,从而增加计税时的可扣除金额。这样就等于享受到国家一笔无息贷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三、利用资产评估增值筹划
    我国目前对资产评估增值一般未征收企业所得税,只规定中外合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对资产评估增值要征收所得税。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后,可以增加折旧的提取额,减少当期利润,相应地减少应缴纳所得税;若是企业当年亏损,可用以后5年的税前会计利润弥补,因而对以后年度的所得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此外,从税务筹划的目的考虑,企业在开发成本、借款费用、外币折算业务、亏损弥补、扣缴预提所得税,所得税来源的认定以及长、短期投资的认定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最后,企业在为税务筹划制定或运用会计政策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不仅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顾及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以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都有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政策。可以说,会计政策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企业政策的一种手段。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一旦确定,除特殊情况外,不得随意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