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报警的合法情况和不合法情况 |
释义 | 报假警属于扰乱公共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处以拘留和罚款。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非法拦截或强登交通工具、破坏选举秩序等。报警的情况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以及需要处置的违法犯罪报警和公安机关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报假警属于扰乱公共秩序,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哪些情况可以报警? 1、刑事案件; 2、治安案(事)件; 3、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4、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火灾、交通事故; 5、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 6、危及公共安全、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 7、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人民警察各项纪律规定的各种行为。 结语 对于报警行为,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判断。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等。而报警的情况应当是涉及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群体性事件、灾害事故、违法犯罪等紧急情况,以及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置的紧急求助。同时,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也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因此,在报警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符合报警条件,并且应当对报警行为负责任、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依法对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给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 第二百三十四条 有关犯罪事实查证属实后,对于有证据证明权属明确且无争议的被害人合法财产及其孳息,且返还不损害其他被害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影响案件正常办理的,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录音录像和估价后,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开具发还清单返还,并在案卷材料中注明返还的理由,将原物照片、发还清单和被害人的领取手续存卷备查。 领取人应当是涉案财物的合法权利人或者其委托的人;委托他人领取的,应当出具委托书。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其他工作人员不得代为领取。 查找不到被害人,或者通知被害人后,无人领取的,应当将有关财产及其孳息随案移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