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抢夺时是否构成抢劫罪?
释义
    趁其不备抢夺构成抢夺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公然夺取财物、不使用暴力或相胁迫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抢夺行为必须在财物持有人面前进行,且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否则应作民事纠纷处理。
    法律分析
    趁其不备抢夺是否构成抢窃罪
    趁其不备抢夺构成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1、抢夺罪的客体
    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是否属于被害人合法所有或者持有,在所不问。其侵害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种财物必须具有能被抢走、能被移动的特点,故仅限于动产。
    2、抢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
    (1).必须是公然夺取。这是指犯罪嫌疑人当着公私财物持有者的面,乘其不备,公开夺取其财物的行为,公然夺取是抢夺罪区别于盗窃罪的秘密窃取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公然,主要是针对财物持有人而言。抢夺以当着持有人的面进行为必要。如果乘持有人不在的时候,既使是不避他人,不怕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取走其财物,仍属秘密窃取性质。
    (2).抢夺是一种强力行为,因为不实施强力夺取,就不能实现财物的非法转移。但必须以不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胁迫的手段为前提。这是抢夺罪区别于抢劫罪的显著标志。
    3、抢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如果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诸如:为临时急用而抢夺他人财物,用后归还的;误认他人之物为己物,或者有权取得之物,为排除已被他人占有的障碍而公然索取的;债权人声称为抵债、扣押而公然夺取债务人财物的,等等,因都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以抢夺罪定罪,只能作民事纠纷处理。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乘人不备抢夺构成抢夺罪。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对公私财物的公然夺取以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抢夺行为必须当着财物持有人的面进行,并且不使用暴力或相胁迫的手段。因此,在抢夺罪成立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9: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