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目击或者发现的人员应当做什么?
释义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给受害人及其家属的身心带来巨大创伤,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事故伤亡人员的抢救和医疗费用的负担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规定了较重的刑罚。为了使交通肇事者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如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帮助公安机关及时将违法犯罪行为人绳之以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对事故相关人员的举报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这里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主要是指交通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过往的行人、附近的居民、过往车辆的驾驶人或者乘客等。“其他知情人员”,主要是指知悉事故发生情况的人员,包括事后得知相关情况的人员,如汽车修理厂的工人等。这里规定的举报,包括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提供逃逸者的特征、逃逸方向以及事故发生的相关情况,知情人员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报告肇事车辆、肇事人的去向以及相关情况等。为了鼓励举报,法律还规定,对于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包括相应的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应当如何处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应当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一是,立即停车。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首先采取制动措施停车,以避免交通事故损害的进一步扩大。这也有利于现场证据的固定和交通事故的处理。二是,保护现场。当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明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分清双方的责任。现场的范围通常是指机动车采取制动措施时的地域至停车的地域,以及受害人行进、终止的位置。保护现场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移动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以及相关物品。除了抢救伤员不得已移动肇事车辆外,应尽量保持交通事故现场与交通事故有关物品的原貌。对于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或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即行撤离现场。三是,立即抢救伤员。机动车驾驶人如果发现受害人受伤,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如立即止血,防止流血过多。同时,要及时拦截过往车辆,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在紧急情况下,交通事故车辆也可以直接将伤员送往医院,但注意保护好现场和有关证据。四是,及时报案。交通事故发生后,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及时报案,如自己通过电话报案或者亲自前往有关部门报案,或者请其他人报案。报案时要注意讲清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型号、号牌、伤亡程度和损失情况等,以便于主管部门及时处理。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罚:根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能否认定其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根据情况判断,符合条件的可以认定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怎么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由交警部门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再申领驾驶证。如果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罚和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呢
    肇事逃逸的处罚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赔偿标准如下:
    1.医疗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2.误工费。按受害者的实际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或者相同、相近行业近一年的收入计算。
    3.被抚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4.残疾器具辅助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5.交通费。按住院期间实际交通花费计算。
    
     该内容由 方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7: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