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制定的主体是什么
释义
    法律制定主体是:
    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
    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
    制定法规的主体的内容是: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具体来说就是通常所谓的计划单列市。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综上所述,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