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应对合同中出现的解释矛盾和不明确的问题?
释义
    法律分析: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当合同中出现解释矛盾和不明确的问题时,应当进行合理解释。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根据以下法律原则进行处理:
    1. 相对人意思自治原则:当合同中存在不明确的条款时,应当优先考虑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进行合理解释;
    2. 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当法律条文和合同规定存在矛盾时,应当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基础进行解释;
    3. 公平原则:当合同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时,应当根据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进行调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六条 合同订立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性质、交易习惯和公平原则,确定合同条款及其标的。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根据商品的交付、支付方式、质量、数量、价格、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表述合同的条款。
    第十一条 合同条款应当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可能性。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权约定合同的内容,但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第十三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预付款项、押金、履行保证金等义务。
    第一百四十三条 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发现合同存在解释矛盾或者不明确的,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节或者裁决。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