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产继承期限是多长时间? |
释义 | 遗嘱继承受财产所有权影响,国家规定了受遗赠人接受遗产的期限和继承权受侵害的请求保护期限。受遗赠人需在60天内接受或放弃遗产,否则视为放弃。继承权受侵害需在三年内向法院请求保护,超过20年则不受保护。受遗赠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接受遗产,继承权失去保护;遗产承受人未在规定时间内起诉继承权侵害,丧失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 法律分析 遗嘱继承在本质上是财产所有权的流转,所以遗嘱继承的效力会受到财产所有权效力的影响。为了促进财产流转,充分利用财产,不让财产承受人躺在权利上睡觉,国家对遗产承受人继承权利的保护期限作了一定的规制,表现在: 第一,对受遗赠人接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1124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二,对继承权受到侵害请求法院保护的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也即,如果受遗赠人在法定时间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其继承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如果遗产承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继承权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间起诉,就丧失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 拓展延伸 遗产继承的法定时间限制是多久?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遗产继承的法定时间限制各有不同。在某些地方,遗产继承的法定时间限制可能是几个月,而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几年。这些时间限制的目的是确保遗产能够及时分配给合法继承人,维护继承人的权益。在遗产继承的过程中,相关当事人应及时办理继承手续,遵守法定的时间限制。如果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可能会导致继承权的丧失或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建议在遗产继承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当地法律规定,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语 遗嘱继承是财产所有权的流转,其效力受到财产所有权的影响。为了促进财产流转,保护遗产承受人的权益,国家规定了接受遗赠和继承权受到侵害的期限。根据《民法典》规定,受遗赠人应在60日内接受或放弃遗赠,否则视为放弃。同时,请求法院保护继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二十年的情况下,法院将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因此,遗嘱继承的效力与及时行动密切相关,否则可能丧失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