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刑犯与家属共享时光 |
释义 | 死刑前七日安排家属见面是法律对生命的尊重和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执行死刑前,罪犯有权会见近亲属,法院应通知并安排会见。死刑可以在刑场或指定场所执行,警戒由公安机关负责。寻衅滋事案件不通知家属参加诉讼,但其他情况下应通知家属参加诉讼,通知时间为开庭三天前。法院在开庭前通过传票或公告通知当事人,除特殊情况外不通知当事人亲属。 法律分析 执行死刑前七日安排家属见面。在执行死刑前,法院应当告知罪犯有权会见其近亲属。罪犯申请会见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近亲属。罪犯近亲属申请会见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安排会见。死刑前通知家属,并允许家属与临刑犯人见面,是必不可少的临终关怀。这不仅是法律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国家公权力对人民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 死刑犯一般在哪里执行死刑 死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刑场不得设在繁华地区、交通要道和旅游景点附近。对于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执行死刑时的警戒事宜,由公安机关负责。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 寻衅滋事开庭前多久通知家属 家属不是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属的。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开庭都不会通知家属,只需要通知案件当事人即可。 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 1、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2、对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通知时间为开庭三天前。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的要求准时到庭的诉讼通知书。其中应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请其准时出席法庭进行何种诉讼活动等内容。开庭通知书至迟应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法院在开庭之前,会在法庭公告栏进行公告,家属也可以留意一下。在传票不能送达当事人的情况下,会通知其家属或通过公告送达。当可以送达当事人时,除当事人为特殊情况不能独自出庭外,不通知当事人亲属。 结语 家属在死刑执行前七日有权与罪犯见面,这是对临刑犯人的尊重和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死刑一般在指定的刑场或羁押场所内执行,执行方式根据条件由司法警察或武装警察负责。对于寻衅滋事案件,法院不会通知家属参加诉讼,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案件,以及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已故的情况下,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参加诉讼。法院会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相关参与人送达开庭通知书,确保其准时出庭。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二十三条在执行死刑前,法院应当告知罪犯有权会见其近亲属。罪犯申请会见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近亲属。罪犯近亲属申请会见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安排会见。 《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向罪犯送达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时,应当告知罪犯有权申请会见其近亲属。罪犯提出会见申请并提供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原审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的近亲属。罪犯近亲属提出会见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安排会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