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后能不能到法院诉讼 |
释义 |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后,可以向法院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委托、举证、审理、调解、裁决和结案。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起诉。 法律分析 一、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后能不能到法院诉讼 劳动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申请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 1、申请。 首先申诉人应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 当事人按仲裁委员会提供的《申诉书》填写一式二份,附劳动合同、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关的证据材料; 申诉人系用人单位的,应附营业执照有效影印件。 上述提交的材料系复印件的应带原件核对。 2、受理。 自当事人提交符合填写要求的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仲裁委员会将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通知当事人。 3、委托。 当事人可以委托不超过二名的律师或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 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4、举证。 劳动争议案件一般由申诉人提供证据; 因用人单位应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提供证据。 5、审理。 双方当事人应按仲裁庭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庭审活动。 申诉人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按撤诉处理; 被诉人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仲裁庭可进行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 6、调解。 仲裁员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在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7、裁决。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期满不起诉的,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8、结案。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一般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案; 如案情比较复杂的,经批准最多可延长30天。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后,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及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如果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劳动争议。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决定,申请人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三条 【仲裁审理时限及先行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