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捡到遗失物,如何争取所有权?
释义
    捡到遗失物后,一般不能直接获得所有权,需归还失主,但满足条件后可取得所有权。拾得人需满足:1.无人认领的遗失物;2.为动产;3.无权占有的主观状态;4.履行法定义务;5.法定期限届满;6.不从事不法行为。只有善良保管拾得物的拾得人,才能取得遗失物所有权。
    法律分析
    一般而言,捡到遗失物后,并不能直接获得该物的所有权,仍需归还失主,但是满足一定条件后,仍有可能获得该物所有权。《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即拾得人不取得所有权。基于拾得人享有遗失物所有权的合理性分析,捡拾人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并经过一定程序才能获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1.必须是无人认领的遗失物
    2.须为动产
    基于物的性质来讲,在现实中,应该也只有动产才能被拾得,不动产有地上附着性,被丢失的概率几乎为零。
    3.拾得人主观状态为无权占有
    拾得人不是基于某项业已存在的物权或合同债权而占有该物,而是因偶然因素占有他人所有的财物,这种占有应属于无权占有。至少拾得人要取得所有权,应该满足在拾得物件时为他人代为保管的意思。
    4.拾得人应履行法定义务
    不履行通知、报告义务,既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表现,也是没有履行义务的表现,因此不能取得所有权。
    5.法定期限届满
    6.拾得人不得为不法行为
    拾得人在保管拾得物期间,不得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或导致拾得物毁损、灭失或对拾得物任意加以处置,否则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应丧失取得遗失物的权利。只有拾得人作为善良保管人的时候,才不会从事不法行为,不会将拾得物据为已有、毁损和灭失拾得物。这些不法行为是拾得人为恶意占有人的外在表现,显然成为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条件。
    结语
    根据以上条件,拾得人才有可能获得遗失物的所有权。拾得人应注意遵守法定义务,履行通知、报告义务,并在法定期限届满后,不得从事不法行为。只有以善良保管人的身份,才能真正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