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事故分级的作用与意义 |
释义 | 医疗事故分级直接影响赔偿、行政处理和医务人员处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责任程度和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关系应考虑在赔偿数额确定中。严重的医疗事故需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停业整顿或吊销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事故的分级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法律分析 1.医疗事故的分级直接涉及对患者的赔偿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2.医疗事故的分级还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8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1)患者死亡;(2)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医疗事故的分级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有关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5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医疗事故的分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赔偿。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的规定,赔偿数额应考虑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关系。此外,医疗事故的分级还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8条第2款的规定,一些特定情形需要移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最后,医疗事故的分级也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5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严重情况将受到停业整顿和执业许可证吊销等处罚,而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二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