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中国年龄划分标准新规定 |
释义 | 中国的年龄分段: 1、童年。 0岁—6岁(周岁,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 (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 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 18岁—40岁。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 41—65岁。 (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 (3)调整期56-65岁; 5、老年。 66岁以后。 (1)初老期67—72岁 ;(2)中老期73—84岁; (3)年老期85岁以后。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5个年龄段,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1、未成年时期的身体相对强壮,生长快速,这个时期的身高体重,按身体比例来计算是人生之中增长第二快的。 2、青年壮年时期18~44岁,身体强壮,生长速度有所下降,18岁开始身高生长速度下降,有些人开始停止身高生长,体重因人而异。 3、中老年时期58-68岁,身体呈现衰退的迹象,思维亦有减弱的趋向。 4、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容颜体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状态,融合了不同心理特征。 法律依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中国年龄划分标准新规定》2022最新年龄划分标准如下: 1、18岁以下称之为未成年。 2、18~44岁称之为青年人。 3、40~59称之为中年人。 4、60~74岁称之为年轻老人。 5、75~89岁称之为老年人。 6、90~99岁称之为长寿老人。 7、100岁以上称之为百岁老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