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权利保护有什么 |
释义 | 1、国家加强立法,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父母要通过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来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3、个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要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很好保护, 制定独立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条例。由于存在未成年人特定年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受限、监护人和监护权体系、受害类型的多样性、地域分布广泛(城镇、进城务工随迁、农村留守等)情形,为此,建议制定专门的相关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全面、完善的援助体系,让司法机关、律师、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群体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主体。 加强司法机关与有关单位的互动。建立司法机关与学校、居委会、共青团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等相关单位的随时联系与互动机制,但凡有关单位发现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情形时,能够第一时间向司法机关报案、立案,司法机关亦能够最快时间对有关单位和受害人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并协助尽快启动司法救济程序。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应挑选致力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相对稳定的法官具体办理案件,且不宜对其进行轮岗。司法机关可从各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单位中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教师、专业人员、志愿者担任陪审员、考察员、心理辅导员等,以协助司法机关顺利办案。 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制定相应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司法制度:我国刑法现有规定了14周岁以下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承担刑事责任。14周岁至16周岁的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8种罪负刑事责任,同时也没有设定校园欺凌这一罪名。对于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没有直接、明确且具可操作性的惩戒规定,充其量只是被治安处罚,或者采取民事赔偿、批评教育等软性方式解决。建议修改刑法,降低校园欺凌或者校园暴力事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年龄门槛,让其在法律上可能受到刑事责任处罚,从而在心理上震慑肇事者。 2、专门化、专业化矫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可借鉴美国反校园欺凌治理的先进经验,进行专门化、专业化矫治,包括: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或保安人员,并会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对施暴者和被施暴者进行心理辅导;建立青少年反欺凌网站,宣传政策法规,并向被施暴者提供援助;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和提供预防、应对校园暴力的手册,指导学校和家庭的工作;对未成年人设置多种教育矫正措施,如送入专门学校或专门机构接受教育、矫正,从事社会服务,接受心理辅导等。 3、驱除成人社会崇尚暴力的意识,从教材中删除暴力的内容,加大对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审查和检查力度,截断暴力色情传播信息对校园孩子的负面影响。 四、重视弱势群体权益受损后的心理辅导。针对城镇困难家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全面的心理辅导服务,可由当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介入,并借此推动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等相关的救助机构在相应区域的普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条 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