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保证人在刑法中的角色与作用是什么?
释义
    刑法中的保证人包含取保候审及监外执行的保证人,同时也指不作为犯罪中的保证人,即具有作为义务的人。中国法律上存在民事和刑事上的保证人,但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保证人缺乏明确定义和法律地位。应以法律形式明确其名称、定义、特征,区分其与民事保证人的异同,确立其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和与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联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和第82条。
    法律分析
    刑法中的保证人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取保候审及监外执行中的保证人;一方面应当是不作为犯罪中的保证人概念,即具有作为义务的人(具有回避危险可能性和作为可能性的人,这是学理上概念,取自德国刑法理论)即是保证人。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但在中国法律上存在两种保证人,一种是民事上的保证人,一种是刑事上的保证人,而作为刑事上的保证人,刑事诉讼法中只规定了保证人条件、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却对于保证人名称、定义、法律地位,一直没有明确的称呼和法律概念。应当以法律形式明确其名称、法律定义及其特征,区分其与民事上保证人的异同,确立其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以及与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联系。【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结语
    刑法中的保证人包括取保候审及监外执行的保证人,同时也包括不作为犯罪的保证人,即具有作为义务的人。在中国法律中,刑事保证人与民事保证人存在区别,但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保证人的名称、定义和地位并未明确规定。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刑事保证人的名称、定义和特征,以及与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联系,确立其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和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7: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