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开原则对行政处罚要求必须公开对不对 |
释义 | 对。行政处罚公开原则包括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公开不仅仅指的是执法的公开性,还需要接受监督的公开性,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处罚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治安管理处罚有哪几种类型 治安管理处罚的类型如下: 1、警告。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最轻的处罚,适用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轻微,违法后态度较好的人。警告更多体现出的是教育的功能,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批评教育,仍属行政处罚,不论受处罚者是否同意,具有强制性,并遵循处罚程序; 2、罚款。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处罚形式,是要求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行政处罚; 3、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一定时间内拘禁留置于法定处所,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治安行政处罚方法,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严重的人,是治安管理处罚中最重的一种处罚;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在处罚性质上属于资格罚的范畴,被处罚的主体因此失去了继续进行某种活动的资格;暂时或者永久地撤销行政违法行为人拥有的国家准许其享有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活动资格的文件; 5、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适用对象仅限于外国人,且属于附加处罚,一般不得独立适用,驱逐出境的程度强于限期出境,不履行限期出境的,可再行驱逐出境。 一、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如下: 1、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 2、行为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 3、公开、公正原则。 二、治安管理处罚适用对象如下: 1、治安调解对象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 2、治安调解对象必须是实施了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且情节较轻的; 3、治安调解对象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治安管理处罚的类型一般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一般处罚遵循公开公正原则、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等;并且治安调解对象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三、行政处罚的地域管辖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管辖权是对行政机关和行政处罚实施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进行划分,明确其分工的重要措施,是解决行政处罚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主要依据。确立行政处罚的管辖原则,是以有利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权,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为前提的。 确定行政处罚管辖应遵循以下原则: 效率原则。 兼顾行政机关的分工与案件性质的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违法行为的发生地:行为人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在其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被发现,该地方都可以成为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行为开始地、行为经过地、查获地等。行政处罚的管辖是确定对某个行政违法行为应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机关实施处罚的法律制度。行政处罚的管辖权与 行政处罚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行政处罚权是国家赋予一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实施处罚的权力;管辖权则是指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违法行为在 行政机关内部由哪个、哪级、哪里的行政机关予以实施的问题。一方面,行政机关对该违法行为有行政处罚权是确定管辖权的前提,凡是不属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 罚范围内的事项,行政机关无权管辖,如刑事案件就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因此,凡是确定了行政机关或者被授权、委托的组织对违法行为有管辖权,这个行政机关或者被授权、委托的组织对该违法行为就有权实施行政处罚,同时也有 义务实施行政处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