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检查员工手机是否侵犯隐私权 |
释义 | 法律分析:公司检查员工手机的行为是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的,用人单位没有检查劳动者手机的权利;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应当作出相应的赔偿。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一、偷放监听器是什么罪 偷放窃听器的犯罪包括: 1、如果监听到的是个人隐私的,就会构成侵犯他人隐私罪: 2、如果窃听器窃取的是国家秘密的,就可能会构成窃取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罪; 3、除了公安、检查机关,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都没有权利使用窃听器搜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和住所,以寻找犯罪的证据。 (一)、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1、主观过错,侵犯隐私权应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过错,构成侵权责任; 2、违法行为的存在。侵犯隐私的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而受到法律的否定和评价,使其具有违法性质; 3、损害结果和损害是侵权的结果; 4、有因果关系。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在于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二)、侵犯他人隐私罪量刑包括: 1、若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特殊规定的或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人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等; 2、但一般而言,侵犯他人隐私权属于侵权行为,行为人须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二、监听别人手机通话微信是否违法 监听别人手机通话微信是违法的。法律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行为人监听别人手机通话和微信的,属于侵犯别人的隐私权,情节严重的,会被公安机关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处拘留、罚款,涉嫌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我国有关肖像权法律法规是怎样的 1、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