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跟踪他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释义
    对别人尾随跟踪涉嫌侵犯隐私权,虽不构成犯罪,但可追究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罪名。隐私权侵害行为包括干扰他人生活、窥视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私密活动等。隐私权的特征为主体特定性、内容广泛性和客体可利用性。
    法律分析
    一、对别人尾随跟踪有罪吗?算不算违法
    1、对别人尾随跟踪,涉嫌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权,是违法行为,但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如果行为人有进一步的违法行为,例如未经允许闯入他人住宅或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行为的,可以依法追究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等相应罪名。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隐私权侵害行为包括哪些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7、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三、隐私权的基本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隐私权只能由自然人享有,而不能由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隐私本身源于自然人的精神活动,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因此,隐私的主体仅仅限于自然人,而法人、非法人组织作为一种组织体不可能享有隐私。
    2、内容的广泛性。从内容上说,隐私权包括私生活的信息秘密、私生活的安宁,甚至扩及个人对私生活事务的自主决定权。可以说,凡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和私人生活都应当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3、客体的可利用性。隐私权虽然在性质上是一种精神性人格权,但也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隐私本身作为一种个人控制的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商业化利用。在现代社会,这种隐私权的商品化也是隐私权发展的重要趋势。
    结语
    对别人尾随跟踪行为的违法性已得到明确认定,该行为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但一般不构成犯罪。然而,如果行为人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行为,将面临相应罪名的法律追究。隐私权的保护在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包括私人生活的信息秘密、安宁以及个人对私生活事务的自主决定权。隐私权是自然人的特定权利,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可利用性。在现代社会,隐私权的商品化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戒严期间,为保证戒严的实施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国家可以依照本法在戒严地区内,对宪法、法规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作出特别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