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中的免责承诺书 |
释义 | 承诺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没有侵犯他人利益;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且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形式要件。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并不绝对导致合同无效,但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实,则合同效力待定。 法律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承诺书的法律性质。承诺书属于合同的一种。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承诺书中,只要承诺人在书写时没有受到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并且符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的民事法律行为,承诺书就具有法律效力。同时,承诺人必须按照承诺书中的规定履行双方的协议。 有效的承诺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或者保证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若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往往难以从其外部判断,法律对此一般不主动干预。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实,并不绝对导致合同一律无效。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的内容合法,即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即标的等,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当事人缔约的原因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内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等规避法律的事实。 4、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形式要件。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所谓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时,便成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当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结语 承诺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有效的承诺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没有侵犯他人利益。同时,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形式要件。如果承诺书符合这些条件,就能够产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的定义和身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用】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