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车祸致人骨折后多久才能开车
释义
    交通事故发生后骨折多久才结案,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喝二两白酒多久后才能开车
    这与人的体重和白酒中的酒精含量和个人的解酒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假设体重75公斤的人喝二两40度的白酒,酒后一小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峰值,按简便公式计算酒后的血液酒精含量mg/100ml=【饮酒量(ml)酒精含量(%)114】体重(公斤)即:100ml40%11475=60.8(mg/100ml)。据相关资料表明,一般饮酒一小时血醇达峰值,一小时后衰减,3-4小时为半衰期,以上述的情况为例,峰值为60.8(mg/100ml),酒后3-4小时可能会衰减至30mg/100ml,6小时后可能会衰减至20mg/100ml,但为了保险起见,喝二两40度白酒后,应在7小时后才能驾车开车。
    车祸致人骨折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处罚如下:
    1、情节轻微,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终生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逃逸作为定罪情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车祸骨折10万判多久
    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遭受骨折等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伤害行为人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造成残疾的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其中的医疗费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的。
    如果因骨折造成受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其中,残疾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请问车祸骨折多久谈理赔
    车祸骨折通常会在治疗终结后谈理赔。被害人一般可以获得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如果造成伤残的还可以获得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费用。法律依据:车祸骨折通常会在治疗终结后谈理赔。被害人一般可以获得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如果造成伤残的还可以获得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费用。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怎么判
    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如何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根据事故责任和损害后果而定:第一,车祸致人死亡,虽有逃逸情节,但是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种情况,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应加重处罚,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不过第一种情形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根据法律规定,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否则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一般判定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因此,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一般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还要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该内容由 冯莹莹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