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三公经费超支怎么办 |
释义 | 本文主要探讨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问题,其中审计署的审计和财务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虽然审计署已经要求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但缺乏有效的惩治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管机制,以实现审计不出问题。 法律分析 一、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指的是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目前,公共行政领域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三公经费超支怎么办 审计署大多数的处理仅仅是要求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并没有更多的措施来惩治。这里面或许有其他原因不便多讲,但对其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必须予以查处,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审计就会失去公信力。 加强对会议、出国费等方面的审计,与近年来强调严控“三公经费”的背景有关。除了加强预算编制之外,有关方面还应审视规定、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并完善配套制度。比如,在审计署的报告中,部分单位通过“转嫁费用”来控制会议消费被明确点出。一般来讲,“转嫁费用”多是上级部门向下属部门转嫁。因此,应该在财务制度上堵死这个缺口,杜绝其再次出现。 这些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已有很大进步,一些问题还在频繁发生,说明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审计公告显示,审计署2012年度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446.87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问题金额1957.43万元。审计署是负责审计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国家钱袋的“看门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更不应该。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论是审计署的审计,还是财务制度的设计,都不能仅仅依靠人们的自我道德约束,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和严厉的监管,才能实现审计不出问题。 拓展延伸 近年来,随着三公经费超支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审计署作为我国政府机关的监督部门,也积极探索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审计署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的监管,防范和发现违规行为。 其次,审计署着重审查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对存在违规使用的资金进行严肃处理,同时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节俭使用资金的目的。 此外,审计署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审计机关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治理。 综上所述,审计署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审查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努力,不断优化三公经费的使用,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益,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三公消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审计署应该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并审视规定和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完善配套制度,堵死“转嫁费用”这个缺口,以避免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只有依靠完善的制度和严厉的监管,才能实现审计不出问题。 法律依据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2011-01-08)\t第三条\t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教育费附加率为3%,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 除国务院另有规定者外,任何地区、部门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教育费附加率。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21-04-07)\t第四十七条\t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民办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根据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和年度报告制度,健全日常监管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民办学校信用档案和举办者、校长执业信用制度,对民办学校进行执法监督的情况和处罚、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由执法、监督人员签字后归档,并依法依规公开执法监督结果。相关信用档案和信用记录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2011-01-08)\t第七条\t企业缴纳的教育费附加,一律在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中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