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名词解释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管和规范的法律。该法律的名词解释如下:
    1、不正当竞争:是指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虚假宣传、不正当销售、侵犯商业秘密、恶意诋毁等手段,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行为;
    2、商业秘密:是指商业经营者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具有实用价值,并且具有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商业信息和经营信息;
    3、好意原则:是指市场主体在进行商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得采取欺诈、误导、混淆、恶意诋毁等不正当手段;
    4、著名商品: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声誉,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经济价值的商品;
    5、抵制:是指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一定的抵制措施,如通过舆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式来制约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和扩散;
    6、补偿:是指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受到侵权的市场主体可以要求侵权方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以弥补其受到的经济损失;
    7、责任追究:是指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部门或者市场主体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专门规定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法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包括虚假宣传、混淆、抄袭、恶意诋毁等行为;
    2、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列举了多种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不正当获利、商业贿赂等;
    3、竞争秩序的维护:强调维护竞争秩序的重要性,规定了国家和市场监管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职责;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并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等。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基本法律,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国务院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决定反不正当竞争重大政策,协调处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大问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5: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