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是立案调解?
释义
    立案调解是一种解决民商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通过调解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立案调解制度是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创新,对于定纷止争、化解矛盾、节约诉讼成本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民事案件都需要经过调解,只有特定范围内的案件才会先行调解,如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
    法律分析
    立案调解,是指一审民商事案件、行政赔偿案件、刑事诉讼案件及其它轻微刑事案件立案审查阶段,及立案后、移送相关审判庭审理前,由立案庭法官主持调解的诉讼活动。调解工作作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形式,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全过程,要积极探索调解的有效途径,要运用各种调解手段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是当前审判工作的重点。
    立案调解制度,作为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创新,其对于定纷止争、化解矛盾、节约诉讼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调解并不是所有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只有特定范围内的民事案件,法院会先行调解。应当先行调解的民事案件包括,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等。
    拓展延伸
    立案调解的优势及适用范围
    立案调解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及适用范围。首先,立案调解可以帮助当事人节省时间和金钱,避免漫长的诉讼过程。其次,调解过程更加灵活和私密,当事人可以自主参与并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此外,立案调解还可以维护当事人的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适用范围广泛,包括民事、商事、家庭、劳动等各个领域的纠纷。总之,立案调解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经济的解决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好的纠纷解决选择。
    结语
    立案调解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金钱,避免漫长的诉讼过程,还能保护当事人的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立案调解适用范围广泛,包括民事、商事、家庭、劳动等各个领域的纠纷。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经济的解决方式,立案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好的纠纷解决选择。在当前审判工作中,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全过程,积极探索调解的有效途径,将是重点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