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前调解的调解方式和时长 |
释义 | 诉前调解的主旨是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人民法院进行调解,以解决民事纠纷。调解可以由人民调解工作室或法院法官主持,签署调解书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 法律分析 诉前调解,诉前调解一般要过多长时间 诉前调解包括两种情形,一为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一为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签署诉前调解调解书后,是否可以申请撤销 签订调解书后如果反悔的话是可以的,可以向人们法院申请撤销。 拓展延伸 诉前调解的效益及案件处理效率提升 诉前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诸多效益。首先,通过调解可以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减少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其次,调解可以促进当事人之间的和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此外,调解还能够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案件处理效率。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可以缩短诉讼周期,为当事人提供更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因此,积极推进诉前调解,不仅有助于提升案件处理效率,也能够为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诉前调解是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它可以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减少时间和精力成本。调解促进当事人和解,维护社会稳定。此外,调解减轻法院负担,提高案件处理效率。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缩短诉讼周期,为当事人提供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积极推进诉前调解,提升案件处理效率,为社会公正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诉前调解不成多久立案 诉前调解不成的,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法院诉前调解需要多久 1、起诉,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的话,法院会安排诉前调解,由调解员主持调解,一般不超过20天。 2、调解成功,当事人不起诉,法院不立案并退还起诉材料。 3、当事人和解撤诉,不需要出具文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4、调解组织出具调解协议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5、法院立案并出具民事调解书。如果是调解不成功,就会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应当及时裁判。 诉前调解失败多久立案 法院诉前调解不成,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1、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2、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3、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