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轻伤肇事逃逸私了都多少钱 |
释义 | 本文探讨了轻伤肇事逃逸私了的赔偿问题和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和民事赔偿协议的有效条件。具体金额根据情况而定,没有明确的数额。若选择私了,双方需自行协商赔偿标准。对于致人轻伤的情况,赔偿计算依据如下: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根据相关证据确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包括罚款和拘留,民事赔偿协议需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条 法律分析 一、关于轻伤肇事逃逸私了的赔偿问题,具体金额因情况而定,没有明确的数额。若选择私了,双方需自行协商赔偿标准。对于致人轻伤的情况,赔偿计算依据如下: 1. 医疗费的赔偿标准,需依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并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5、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6、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二、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1、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后逃逸的,处3年以上到7年以下有期徒刑。 3、逃逸致受害人死亡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肇事逃逸民事赔偿协议满足哪些条件才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四、哪些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事实上,轻伤肇事逃逸私了的部分仅限于民事赔偿,即便双方在民事赔偿的部分已经达成和解协议也不能免去其他的法律责任,例如交通事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以后逃逸的,主动履行了民事赔偿责任的也会被判处3~7年不等有期徒刑,不构成犯罪的会被交管部门行政处罚。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则其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机动车驾驶人本人或者其允许的乘车人、行人故意造成的,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相应减轻。 另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也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综上所述,如果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肇事逃逸,则其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机动车驾驶人本人或者其允许的乘车人、行人故意造成的,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相应减轻。此外,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还将受到罚款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结语 轻伤肇事逃逸私了的赔偿问题,具体金额因情况而定,没有明确的数额。若选择私了,双方需自行协商赔偿标准。对于致人轻伤的情况,赔偿计算依据如下:1.医疗费的赔偿标准,需依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并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5、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6、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是:1、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后逃逸的,处3年以上到7年以下有期徒刑。3、逃逸致受害人死亡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民事赔偿协议满足的条件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哪些行为属于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事实上,轻伤肇事逃逸私了的部分仅限于民事赔偿,即便双方在民事赔偿的部分已经达成和解协议也不能免去其他的法律责任,例如交通事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以后逃逸的,主动履行了民事赔偿责任的也会被判处3~7年不等有期徒刑,不构成犯罪的会被交管部门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