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业单位档案中存在假学历工资收入是否违法? |
释义 | 使用假学历入职挣的工资不算诈骗,但属于广义上的犯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确认部分无效的合同仍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法律分析 假学历入职挣的工资不算诈骗。持有使用假毕业证,若没有进行非法活动,则没有触犯刑法但是使用行为触犯了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属于广义上的犯法。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拓展延伸 事业单位档案中虚假学历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事业单位档案中存在虚假学历的法律后果非常严重。首先,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提供虚假学历信息属于欺诈行为,违法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其次,事业单位在录用人员时要求提供真实学历信息,如果发现录用人员提供的学历信息虚假,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以追究法律责任。此外,虚假学历还会对事业单位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单位的形象和信誉。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员学历的核查和审核,建立严格的学历验证机制。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虚假学历的认识,增强对学历造假行为的警惕性。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遏制事业单位档案中虚假学历的问题,维护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 结语 虚假学历的使用不仅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也涉及欺诈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事业单位应加强学历核查和审核,建立严格的验证机制,维护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虚假学历的认识,共同打击学历造假行为,保护单位声誉和信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五章 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五十三条 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二十条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六条 民办学校对招收的学生,根据其类别、修业年限、学业成绩,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 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备案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可以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