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是怎样进行确定的?
释义
    劳动关系中的主体资格是依照劳动法律法规来确定的,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怎样确定事实劳动关系
    未签订劳动合同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方式是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其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且有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职工工资发放证明等,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二、直签合同是什么意思?
    直签合同是与劳务派遣合同相对应的合同,属于劳动合同的一种形式。劳务派遣合同,是由实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首先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之后由劳务派遣公司代替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进行派遣的合同。与之对应的就是直签合同,其属于最普遍的劳动合同形式。
    直签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的主体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
    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1、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
    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
    2、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经济组织,如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等等。
    三、劳动合同企业不给劳动者处理了但又逃跑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其产生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该损失。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