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是怎样进行确定的 |
释义 | 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 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一、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区别吗?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合同主体、用工双方的关系风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合同的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劳务关系的双方可能都是个人,或者都是单位,也可能一方是单位,一方是个人。2.用工双方方面,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隶属关系,而劳务关系的双方则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3.报酬支付方面,劳动关系支付报酬的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工资,有规律性。劳务关系多为一次性的或按阶段按批次支付,没有一定的规律。4.法律适用方面,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应由劳动法来调整。 二、退休人员反聘有什么法律风险 按照理解,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丧失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的主体资格。因此是否判定用人单位与返聘人员存在劳动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确定,都会带来一系列风险。退休人员反聘的法律风险:1.劳动关系的界定;2.是解除或终止用工关系时,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3.是否发生意外,是否构成工伤。 三、领导叫员工滚违法吗 领导叫员工滚违法,这种行为公然对他人进行侮辱,应该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关于劳动义务的合同,如果是直属领导叫自己滚蛋,这样对方必须给劳动者一个滚蛋的理由,不然劳动者可以由劳动合同进行起诉。 合同程序: (1)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 (2)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私营企业主要必须具有公民资格;劳动者一方必须具备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且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现实表现好; (4)劳动合同草案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征求应招工人的意见;也可以由被招工人与企业行政的代表人事处; (5)签订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向被招工人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被招工人也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劳动合同书,并签名盖章。 (6)劳动合同签订后,应当到当地劳动行政机关申请鉴证,并向其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备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