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乡镇实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及对策 -法律知识
释义
    法律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各个方面, 其各项目标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 是要将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增收上, 实现生活富裕, 促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态宜居不仅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要求, 也回应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 乡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剧了乡村振兴的难度, 也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要关注和攻克的难题。
    1.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农业现代化是产业兴旺的基础,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10每平方米,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 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关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0.06每平方米, 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 严重限制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 导致传统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后劲不强。非农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根本出路, 而环境门槛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使得乡镇原本就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困境时, 山区县交通不便、资源禀赋缺失, 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难度较大, 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关中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
    2.农村常住人口减少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 2006—2016年关中地区农村常住人口以年均30万人的速度减少, 2016年关中常年务工人员占当年农业总人口的30.3%, 行政村数量减少2662个, 部分村庄逐渐消亡从乡村留守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 留守人口中21——40岁的骨干劳动力仅占18.96%, 妇女、老人和儿童是留守农村的主要群体出人口以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此同时, 2016年关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2%,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将缩减农业可吸收的劳动力人口, 乡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乡村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不仅导致乡村振兴存在人力资本障碍, 也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规模经济困境, 这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 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
    3.长效投入机制缺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由地方政府承担, 但受二元经济体制和资本逐利性影响, 城乡间形成了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013年关中农村地区公用设施建设投入22.3203亿元, 仅占当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的18%从财政投入体系来看, 也仅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1%, 与2008年相比占比下降6%, 农村财政投入有效资金下降。以2017年西安市各区县172个美丽乡村为例, 所有乡村均无金融机构贷款2%的乡村拥有10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 且多位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所得, 但以西安市为例, 60%以上的村庄无集体经济, 这些村庄经济实力弱、筹资难度大, 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明显滞后时道路养护、设施维护等建设后期资金投入需求也较大, 大部分乡村也没有承担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维修的长效机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四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