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如何区分,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当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显失公平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此外,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也有权请求撤销。 法律分析 1、显示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2、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的界定及法律规定 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是法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显失公平指的是在法律程序或决策中出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当事人的权益受损。而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对法律事实或法律适用存在严重误解,可能导致其对法律程序或决策的理解产生偏差。在法律上,对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的界定和规定主要依赖于法律条文、先例和司法解释。法律会明确规定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并为当事人提供救济途径,例如申请上诉、请求重新审理等。确保公正和准确的法律程序对于维护法治社会至关重要。 结语 公平原则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利用自身优势或对方的不熟悉,导致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同时,重大误解也可能导致合同订立时的误解。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和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行为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基于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法律依据为受损害方提供了保护和救济的途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