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虚假鉴定罪立案标准 |
释义 | 鉴定人做出了与自己的知识或技能所得到的结论相反的结论。伪证罪的一种。构成本罪主观上必须具有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故意,由于不了解情况,或粗心大意、业务水平低,而提供了错误的鉴定,不构成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提供虚假材料和意见,作虚假的鉴定。 一、作伪证如何处罚? 作伪证的处罚具体如下: 1、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2、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二、什么是伪证罪是怎样量刑的呢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伪证罪的量刑: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骗警察是什么罪 欺骗警察可能构成伪证罪或者包庇罪。 刑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