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撰写遗嘱:如何进行公证? |
释义 | 自书遗嘱是一种合法形式,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写好后即可生效。公证遗嘱是与自书遗嘱并列的一种形式,并非自书遗嘱需经公证方可有效。然而,由于人们对法律了解有限,自书遗嘱可能存在错误,导致在遗嘱使用时引发法律效力争议、理解分歧或执行困难。而公证遗嘱在公证处经过审查,提供合法性和明确解释,确保内容合法。此外,公证遗嘱难以被继承人以老年人精神或身体状况不佳等理由推翻,为自书遗嘱提供了保险作用。 法律分析 自己写遗嘱属于自书遗嘱,自书遗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自己写好以后,就可以使用了。公证遗嘱是和自书遗嘱并列的一种遗嘱形式,并不是说自书遗嘱需要在办理公证后才有效。 实践当中,由于大家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并不全面,有时在自己写遗嘱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在使用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上的争议,或者是理解上的分歧,甚至是执行上的困难。而如果去公证处作公证,公证人员会帮助我们审查合法性,以及行文表述上的一些务实的、明确的解释,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再有,公证过的遗嘱,继承人就很难反对说当时老人精神或者身体健康状况有问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等理由,来推翻自书遗嘱的效力,这个时候,公证遗嘱,起到了给自书遗嘱上了一道保险的作用。 拓展延伸 遗嘱公证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注意事项 遗嘱公证是指将遗嘱文件交由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的行为。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遗嘱公证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遗嘱公证需要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进行,公证机关将对遗嘱的起草、签名、日期等进行核实,并出具公证书作为遗嘱的证明。遗嘱公证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保护遗产的合法权益。在进行遗嘱公证时,需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公证机关,遵守相关的法律程序,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结语 自书遗嘱和公证遗嘱都是有效的遗嘱形式,但由于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有限,自书遗嘱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或争议。而选择进行遗嘱公证可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保护遗产的合法权益。在进行遗嘱公证时,应选择正规的公证机关,遵守相关法律程序,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二条 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