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开庭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吗 |
释义 | 法律分析:可以。有两个特殊情况法院应当准许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 1、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期间已经提出过变更诉讼请求的主张,一审法院依法应予准许而未予准许,此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该不当之处予以纠正,即允许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直接变更诉讼请求。 2、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原告在再审程序中声明放弃部分或全部诉讼请求的情况。 一、民事诉讼法二审举证多长时间 民事诉讼二审有举证期限的,一般是十天。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在二审中,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举证的期限不少于十天,所以当事人需要在十天内提供自己的证据。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再来看裁定驳回起诉的做法的不妥之处 被告不适格并非不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方面的条件。其中第二个条件是“有明确的被告”。在审判实践中往往将正确的被告与明确的被告相混洧,一旦发现原告起诉的被告不正确,就认为是不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便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其实,正确的被告与明确的被告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笔者认为,原告在诉状中写明(或口头起诉时说明)被告的姓名、年龄、住址等有关情况,便可以认定被告是明确的,如果无其他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情况,就不应裁定驳回起诉。 在审判实践中难操作。当一个案件有多个共同被告,如果裁定驳回原告对其中不适格被告的起诉,这样就导致一个案件有两份可以上诉的裁判文书,即裁定书和判决书,而且它们的上诉期限不同,在程序上难以操作。有时还会因为当事人对驳回起诉裁定上诉后,在二审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如期作出是否维持的裁定,而且该期间非法定的审限剔除期,因而可能产生超审限的结果。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当出现原告告错被告的情况时,案件的承办人应依法履行释明义务,由原告提出变更被告的申请,然后由法院通知不适格的被告退出诉讼,通知原告认为适格的被告加入诉讼。如果在法官释明之后,而原告不申请变更被告,则在庭审后依法判决驳回原告对不适格被告的诉讼请求。如此操作,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法无明文规定原告不可变更被告。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将原《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九十条规定相关内容删去,当时规定“起诉或应诉的人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现行《民事诉讼法》删去该规定的立法本意在于原告起诉谁,不起诉谁,均由其自己决定,法院不应以职权干预。既然法律不禁止原主动更换被告,当原告申请变更被告时,法院应该予以准许。 原告主动更换被告是当事人的权利。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其中包括原告可以放弃、变更诉讼请求,原告变更被告也是在诉讼中变更诉讼请求,是原告依法享有的处分权,也体现了原告的心愿,所以应当予以尊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