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四川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报销比例是怎样的
释义
    本文介绍了成都新生儿少儿互助金的报销比例及起付线标准以及门诊医疗费用报销的相关内容。少儿互助金是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旨在为中小学生、婴幼儿撑起一把保护健康、保护生命的绿色之伞。患儿每人每年交纳40元,便可在出院时直接享受少儿住院互助金的资助,并且患儿可带病参保。少儿互助金纳入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儿可带病参保。参保手续在学校、托幼机构、街道、社区等地点进行。
    法律分析
    一、成都新生儿少儿互助金在住院医疗费用上的报销比例及起付线标准如下:
    1.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比例为95%,起付线标准为100元;
    2. 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85%,起付线标准为100元;
    3. 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75%,起付线为200元;
    4. 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0%,起付线为500元。
    (二)门诊医疗费用报销
    普通门诊:普通门诊发生的符合报销范围门诊医疗费用可按60%报销,每年最高报销200元。
    特殊门诊:特殊疾病需要在专门的特殊疾病认定医院进行认定,再去治疗名单的医院就诊。
    犬伤门诊:主要是针对因被全伤后在门诊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的费用,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200元,需要注意的是犬伤门诊报销一般是在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什么是少儿互助金
    少儿互助金是“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成都市少儿住院互助金是以成都市人民政府组织、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其它部门配合而设立的以“互助共济”为原则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事业。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建立的。意在为中小学生、婴幼儿撑起一把保护健康、保护生命的绿色之伞,孩子每人每年交纳40元,便可在出院时直接享受少儿住院互助金的资助,并且患儿可带病参保。少儿住院互助金纳入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儿可带病参保。
    三、少儿互助金在哪里办理参保手续
    (一)在册、在园学生和幼儿在学校、托幼机构参保缴费;
    (二)散居儿童和其他城乡居民在街道(镇乡)、村(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参保缴费;
    1、在册、在园学生和幼儿:身份证号或户口原件及复印件即可所在学校或者幼儿园及托幼机构统一购买。
    2、户口在我区的散居儿童:提供户口原件及复印件在所属街道、社区缴费参保;
    3、外地户口的家长和儿童:儿童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父母的户口簿的原件及复印件;《成都市居住证》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请参保人员与父母的关系证明。
    拓展延伸
    根据《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实施办法》和《成都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救治网络建设方案》,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是由成都市卫生计生委设立的,旨在为出生满28天的新生儿提供疾病筛查和救治服务的基金。根据该基金管理办法,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报销比例及起付线标准如下:
    1. 报销比例: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实行限额报销,即累计报销金额不得超过出生时指导价格的120%。
    2. 起付线标准: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的起付线标准为3000元,即在达到起付线标准后,患者方可享受互助金报销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仅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且在成都市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医疗机构内就诊的患者方可享受该基金的报销服务。此外,成都市新生儿少儿互助金还实行年度限额管理,即每年每个患者可享受的互助金报销额度上限为4万元。
    结语
    成都新生儿的少儿互助金是一项非营利性社会公益事业,旨在为中小学生、婴幼儿撑起一把保护健康、保护生命的绿色之伞。根据不同医院和门诊类型,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标准有所不同。在办理参保手续时,学生和幼儿在学校、托幼机构参保缴费,散居儿童和其他城乡居民在街道、社区缴费参保。
    法律依据
    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10-23)\t第三十条\t设区的市、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措施,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创业就业支持等关爱服务,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2011-01-08)\t第十四条\t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期间的生活费用一般由本人或者家属负担。
    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02-01)\t第八条\t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
    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及时接受康复训练和教育,并协助、参与有关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提供支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