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审查采购合同的步骤 |
释义 | 对于采购合同应当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审查: (一)合同主体 注意审查采购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主要审查营业执照是否通过年审。 (二)合同标的 注意审查采购合同的标的是否合法,以及对方对标的所有权。 (三)数量 注意采购合同中的数量是否与协商的数量是一致的,对关键信息进行再确认。 (四)质量 质量是采购合同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审查采购合同时应当比对采购部门提出质量要求以及详细的验收标准进行审查。 (五)价款 需要注意,采购合同中的价款应当大写。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将合同中的履行信息与采购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再确认。 (七)合同解除、中止、终止 注意审查合同中约定在什么情况下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以及双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或终止合同。 (八)违约责任 采购合同里的违约责任作为双方无法履行合同时的赔偿方案,主要着重审查违约责任是否清楚,可操作性强。 (九)争议解决方法 注意不能既选择仲裁又选择法院,也不能约定不明确的管辖。 (十)其它 审查采购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时间、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以及关于知识产权等问题。 一、采购合同方案 (一)确定采购方案 1、确定采购内容,材料类型、机具设备种类等,编制采购计划; 2、编制标底,组织公开招标,审核挑选确定供方名单; 3、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 (二)供方资质审查 1、审核供应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信文件; 2、须严格审查合同相对方资信情况,公司工商登记是否在册,注册资金等信息; 3、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估; 4、审查对方是否存在异常经营的情况以及经营范围; 5、需核实代理人的身份,确定其有签订合同的代理权限。 (三)合同条款审读 1、明确物资采购付款方式及账期; 2、制订采购频率与价格控制范围; 3、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 4、审读合同中违约金、罚金、适用法律、管辖范围、知识产权、保密条款等内容; 5、审核采购协议、质量协议之间是否有矛盾; 6、明确物资交货检验方式及收货条件; 7、审核质量保证条款。 (四)合同总价设定 所有的采购合同都必须设置总价,若不能即时准确确定也应暂估一个价格,后期再按实调整,如实际结算价超过总价的10%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五)预付与保证金 1、采购较大金额设备时如须支付预付款,须审核预付款是否超过合同总价的10%; 2、合同签订后7日内可进行预付款,须由供方提供并交付相应金额的银行无条件履约保函; 3、质保金一般为10%合同标的额,待设备质保期结束后归还,应在合同签订前明确质保金归还方式,避免法律纠纷。 二、采购合同印花税的计税基数是什么 采购合同印花税的计税基数是采购合同的含税金额。 购销合同的印花税=合同含税金额*万分之3。 印花税不需要计提,缴纳的时候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实际缴纳印花税的分录是, 借:税金及附加—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