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产假工资只发基本工资,不发岗位工资 |
释义 | 产假期间工资应包括基本工资和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不能降低工资或辞退女职工。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应补足生育津贴差额,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且产前检查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如果女职工在产假期间被辞退,应按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一、产假工资只给基本工资是否合法 1、产假工资只给基本工资不合法。具体而言,法律规定在产假期间应该保障原有的待遇,而法律对此的具体规定主要是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的,由所在单位补足差额,超过该产假前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也要发给员工。由此可见,在产假期间,工资的发放先看有无生育保险,没有的也应该补足。 2、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二、产假被辞退怎么补偿 产假被辞退的补偿如下: 1、辞退休产假的员工,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拓展延伸 产假期间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和限制 产假期间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和限制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政策制定。根据规定,雇主应当支付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然而,有些公司只支付基本工资,不支付岗位工资。这意味着在产假期间,女职工可能会收到较低的工资。这种做法可能违反劳动法,因为产假期间女职工享有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待遇。女职工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与雇主协商,确保在产假期间能够获得应有的工资待遇。如果雇主拒绝支付岗位工资,女职工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保护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权益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产假期间工资支付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保护和女职工权益。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和第六条,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女职工的工资,也不得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被辞退的产假员工,应按照劳动年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在产假期间,女职工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与雇主协商确保得到应有的工资待遇。如遇拒绝支付岗位工资,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保护自身权益。维护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权益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