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 路口超速 |
释义 | 超速的行为并导致了交通事故的,是需要追究有关法律责任的,如果另一方也可能存在违法的情况,这时是需要根据双方的违法情况来追究法律事故责任的,但因交通肇事行为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的,还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撞车走了,是不是肇事逃逸 撞车走了算不算肇事逃逸,需要结合具体的案情来看。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肇事者走了就构成逃逸。 二、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主要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第二个原则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第三个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第四个原则是公平责任原则。 第一个原则,通俗来讲就是看到底是谁犯的过错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这个人就必须要承担责任。这个原则也是在发生交通事故中运用的最多的原则。侵权人必须在主观上承认自己的过错,才能够被判定为有责任。除了在主观上承认过错之外,还需要在行动上对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害。 第二个原则,过错推定原则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我们根据法律法规来推定加害人他是否存在一定的过错,如果加害人它能够证明自己并没有存在过错,或者是加害人并没有对受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失,那么他就可以被推定为无罪。 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形可以运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驾驶人之间发生矛盾,行人与实验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矛盾。还有就是建筑物发生坍塌或者是损坏,坠落而导致行人受到伤害。树木被大风刮断,或者是被人砍倒之后,对路过的行人造成伤害。在动物园中动物可能会发生伤人的现象。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也可以用这个原则来进行判断,到底是谁应该承担责任。我们在学校里面,比如说幼儿园或者是社会培训机构,如果也遭遇了侵权现象的,可以根据法律手段来追究这些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三个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他主要是站在受害人这一方面来说的,如果受害人他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加害人对自己造成的损害,那么加害人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运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主要有以下:用人单位的员工如果损害到了他人的权利,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无过错责任。生产某一产品的生产人如果造成了使用人的权利受损,那么生产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环境受到了污染,排污单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的损失,饲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最后一个原则是公平责任原则,也就是说,被害人和加害人,他们都没有过错,而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导致了被害人的权利受到了损失,那么这个损失需要由双方共同来承担。 三、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是否属于逃逸 肇事司机和车主一同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不属于逃逸。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四条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