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企业一般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释义
    企业常见合同欺诈有:虚假单位名称、假担保、小额欺诈、收款后逃跑等行为。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用虚假情况骗取财物。欺诈认定条件有欺诈故意、虚假介绍和非法利益。欺诈合同是可撤销的,有六个特点,如合法主体资格,预留“陷阱”等。需注意合同违约条款和处罚规定。
    法律分析
    企业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包括:
    1.使用虚假单位名称签订合同;
    2.使用假产权或票据作为担保;
    3.通过签订和执行小额合同的方式欺骗对方;
    4.签约后逃跑等行为。
    合同欺诈是指以签订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产的行为。欺诈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之一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做出不符合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从而签订和执行合同。合同欺诈的认定条件包括:
    1.行为人有欺诈故意;
    2.行为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导致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并签订合同;
    3.行为人因欺诈获得非法、不正当或者只有通过欺诈才能获得的利益。
    因欺诈签订的合同应予撤销。合同欺诈有六个特点:
    1.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邀请,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2.欺诈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及相关关键事实做出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真相,导致对方做出错误承诺;
    3.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合同来获得不法利益;
    4.欺诈人通常具有合法主体资格或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通过履行合同义务获得不法利益;
    5.故意省略合同违约条款或相关处罚规定,使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6.故意预留“陷阱”或“圈套”,使被诈骗方在合同执行中犯错,使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该内容由 谷艳艳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