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起诉对方需要对方的身份证吗? |
释义 | 起诉对方不一定需要对方身份证,只需提供对方姓名、住址或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案件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属于法院管辖范围等条件。一般民事诉讼流程包括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并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非必需)、开庭审理通知。 法律分析 一、起诉对方需要对方身份证吗 1、起诉对方不是必须需要对方身份证的。由于起诉状中需要写明的被告信息为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不需要写对方的身份证号。因此只要能提供对方姓名、家庭住址或者电话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一般民事诉讼流程是什么 一般民事诉讼流程如下: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拓展延伸 起诉他人是否必须提供对方的身份证明? 在起诉他人时,通常需要提供对方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是确认对方身份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确保法律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根据司法实践,起诉他人需要提供对方的身份证明可以确保诉讼双方的身份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或滥用诉讼程序。同时,身份证明还有助于确保法院能够准确地传唤被告出庭,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因此,起诉他人时,提供对方的身份证明是必要的,以确保法律权益的得到保障。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和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起诉对方并不必须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只需提供对方的姓名、家庭住址或电话等信息即可。一般民事诉讼流程包括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并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或无答辩、开庭审理等步骤。请注意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十条 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十一条 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公民应当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 未满十六周岁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有前款情形的,可以申请换领、换发或者补领新证。 公民办理常住户口迁移手续时,公安机关应当在居民身份证的机读项目中记载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变动的情况,并告知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七条 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