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伤残等级的赔偿问题 |
释义 | 工伤伤残等级不够赔偿方式:停工留薪期内工资不变,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七级至十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合同终止时支付医疗和就业补助金,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 法律分析 工伤伤残等级不够赔偿方式具体如下: 1、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通常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标准与伤残等级的关系及争议分析 工伤赔偿标准与伤残等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赔偿标准是根据工伤伤残等级来确定的。伤残等级评定结果直接影响到工伤赔偿金额的确定,伤残等级越高,赔偿金额也相应增加。然而,伤残等级的评定标准和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导致了争议的产生。一方面,雇主可能会对伤残等级评定结果提出异议,认为评定过高,从而减少赔偿金额。另一方面,受伤劳动者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伤残等级评定过低,导致赔偿不公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和程序,确保工伤赔偿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结语 工伤赔偿标准与伤残等级息息相关,引发了争议。伤残等级评定结果直接影响赔偿金额,评定标准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雇主可能异议评定结果,减少赔偿金额;受伤劳动者认为评定过低,赔偿不公平。需完善评定标准和程序,确保工伤赔偿公正合理。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