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是毒品,仍然具有犯罪意图,主观上愿意实施犯罪行为。判断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需要参考以下因素: 1. 犯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表现出明确的犯罪意图; 2. 犯罪人是否具有使用毒品的经验和知识; 3. 犯罪人所持有毒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超出个人使用范围; 4. 犯罪人是否有非法获得毒品的行为; 5. 犯罪人是否具有犯罪前科或与毒品有关的不良记录。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非法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是有明确的犯罪意图;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具有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自己持有、运输、实施交易、制造的是毒品,仍然予以持有、运输、实施交易、制造的,应认定其具有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