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1、企业知情权在法律上确立,有利于企业控制员工入职风险。2、放宽了劳动合同订立的时间要求,有利于企业依法操作。3、服务期设定条件大大放宽,有利于企业降低员工培训的风险。4、商业秘密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有利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5、经济性裁员的条件降低,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6、代通知金制度确立,有利于增加企业辞退员工的选择余地。7、员工试用期辞职也需提前通知,有利于企业做好工作交接。8、经济补偿金限高,有利于企业节约用工成本。9、其他用工形式在法律上确立,有利于企业灵活选择用工方式。10、增加了过渡性条款,有利于减少对企业的冲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